昨天睡前想說把買的書都翻一下,大概瞭解一下內容,決定閱讀的順序,結果把「心流」這本書翻開之後,就直接讀完了第一章,看來今天要打兩份札記了。

心流(Flow)的意思就是 — 一個人全神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境界,這也是本書的主旨,作者認為這個狀況下,人會得到最大的快樂、最美好的時刻,作者將其針對心流的研究寫成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書籍,讓我們可以體驗心流的威力。

其實我當初在買這本書時,最主要也是被心流的敘述所影響,回望過去,我認為快樂的時刻不外乎就是處於心流的狀態,與朋友同樂或專心撰寫程式而忽略時間的流逝;渴望破關遊戲而無視飢餓疲勞,雖然上述情境可能不太健康,但是這跟心流的敘述不謀而合,就是「渾然忘我」的境界。

我自己讀完第一章之後,發現這本書的作者真的是研究很深,甚至有大量的數據來佐證,不過這本書目前看起來偏抽象,畢竟第一章就在重新詮釋「幸福」,我會盡量用我自己的語句去敘述,但是很多部分真的要看書本內詳細的敘述才能理解或評論,這本書的札記看看就好,假設引起了你的興趣的話,推薦直接購買閱讀,朋友的話可以跟我借啦哈哈XDDDD

書本全名:心流—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

博客來連結: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16703


作者有先簡述餘下的的章節,這邊先出來:

  1. 第一章—詮釋幸福(本文)
  2. 第二章—認識意識、操控意識
  3. 第三章—心流介紹(這邊不太確定怎麼簡述)
  4. 第四章—心流體驗條件
  5. 第五章—體能和感官上的心流
  6. 第六章—符號技能上的心流
  7. 第七章—工作上的心流
  8. 第八章—人際上的心流
  9. 第九章—翻轉逆境
  10. 第十章—打造有意義的模式

第一章:重新詮釋幸福

不論男女,對幸福的渴望勝過一切。

我們時代不斷地在演進,物質的進展相較於中古世紀有飛躍性的成長,但在「幸福」這一塊生活體驗,我們並沒有比過往好多少,過往的人們沒有電視、沒有手機、沒有冷氣等科技產品,卻不泛能享受生活的農村家庭,反觀現代生存無虞、豐衣足食,甚至比過往的皇帝過著更舒適的生活,但依舊充斥著對社會失望、生活絕望的人們,物質生活上突飛猛進,但生活體驗的內涵卻沒有進步多少簡言之,幸福無關乎外在條件,端看個人詮釋,掌控內在經歷的人,就能決定自己的生活品質。

成功和幸福不是追求來的,它們是一個人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的副產物。

雖說每個人都渴望幸福,但幸福並不是你下定決心要找它就找得到,反而你越是挑燈尋覓,幸福越是躲藏暗處,這句話同時也串起了「幸福」和「心流」之間的關係。

外在力量(科技、病毒、天災)主宰了人的命運,事實上有許多現實我們是無力改變的。而內在力量(意識)則是主宰了人的幸福,幸福不一定是生活無虞,即使是逃難中的難民、飢餓的窮人,都曾擁有過幸福的時刻,例如:逃難成功的時刻、與同袍分食得來不易的麵包,或許無牽無掛、自由自在的狀態下比較「容易」尋得快樂,但這絕不是先決條件。

最美好的時刻:一個人有意識地將自我發揮到極致,完成有難度或價值的事情。(個人同意)

宇宙並不是存心和我們作對,它只是漠不關心。

這個宇宙本來就不是為了我們人類所創造的,更不是為了讓我們幸福而存在的,相對於人類而言,宇宙是混亂無序的,這也是我們追求幸福最根本的困難,當然,人類發現自己在宇宙中多脆弱、多孤立時,為了跨越這些心理困難,創造了宗教、哲學、藝術等等,讓人們相信我們人類是萬物之靈、是神的產物,或分散人們對痛苦現實的注意力,但這都只是暫時的慰藉。

  • 掌控外在環境 — 攸關存亡,我們當然不應停止試圖改變外在環境,這關乎肉體的存亡
  • 掌控內在意識 — 內在和諧,掌控自己的意識,才能以正向的力量面對外在現實

人類為了努力和混沌的宇宙對抗,創造出了神話和信仰,讓人們相信自己的重要性,但是「誤會」自己是天選之人,只會在危機來臨時摔得更重,例如被蒙古人征服之前的中國人,這些依靠說穿了只是「不掛保證的安全感」罷了。


人類是需要「秩序感」的動物,從一、兩歲開始,我們便開始嘗試建立「秩序感」,規律的生活作息和習慣,這也是為何我們討厭「混沌無序的宇宙」,作者說其實宇宙是亂中有序,但至少相對於人類是無序這點是沒問題的。

隨著越來越多人感受到這世界的「混沌」,內在秩序缺乏所造成的焦慮由然而生,作者這邊稱之為「本體焦慮」或「存在焦慮」,對於自身存在的恐懼,擔心自己沒有存在的意義。
自評:自己也常陷入此種狀況,尤其是發現自己無法掌控生活時,懷疑自己存在價值的念頭便會冒出,一直持續到生活重新步上軌道為止。

為了讓所有人類可以生活在秩序之下,社會創造出了鞭子與糖果,你如果犯罪的就要受罰;你如果努力工作便會有美好的生活,用各式手段讓人們都認同相同的社會秩序,達到社會化的顛峰,他們所利用的就是人們的飲食、性慾等天性,甚至從小的教育便是使我們習慣社會控制(社會化),政府、教會、公司都是用此等「自然」的方式在控制著人們。

事實上,作者認為追隨著天性享受社會所獎賞的歡愉並沒有不好,可惜問題就在於,現代人容易放縱自己的天性,將「內心的感受」解讀為「自然的呼喚」,直覺成為了行動的最高準則,放棄了對自我意識的操控,難道荷爾蒙過剩而攻擊性強,我們就要視之為理所當然嗎?我們不能否定人性,但應當追求更好的自己
自評:這種推託責任的方式,跟我之前看「從前,有個好萊塢」裡面的偽嬉皮有87趴像,將自己的行為歸咎於他人(這邊就是歸咎於「自然」)。

社會中這些賞罰雖然立意良善,奉公守法的我也認為是有其必要性在,但社會的共識帶給我們的不是只有糖果,當我們的行為不符合社會潮流,社會便會帶來焦慮與沮喪,例如傳統社會價值觀中的結婚生子、買房買車等等,都是現代生活壓力的來源之一。

要抵抗社會中的焦慮與沮喪,我們得讓自己不受社會影響,不依靠社會的獎賞與懲罰,奪回自己的自主權,學習自己給自己獎勵,但這邊的意思並不是棄社會追求的目標於不顧,而是逐漸從社會獎賞中脫身,由自己能控制的獎賞取而代之,在社會目標之上發展出另外一套屬於自己的模式

當發展隨時都能找到獎賞的能力後,我們就能從自身找到快樂,從社會制約中解脫,不需「盲目地」為了看不見的未來努力(老闆:努力工作未來就會加薪呦),或將生活的希望寄託於明天,簡言之,如追隨生物傾向所訂的社會刺激,便會被外在環境所控制,但如果我們由改變意識來改變自身狀態,就具備了不受外在誘惑的能力。
自評:其實這邊看下來,有一種「精神勝利法」的味道,我認為是有相似之處,但並不完全相同,「精神勝利法」也是改變自身意識對於事物的看法,但作者所言並不單純是「把失敗看作成功」,而是藉由意識的控制,讓我們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能正向面對,我認為這才是作者的本意。


最後,為何過了這麼久,都沒有一套好的制度來控制意識呢?其實從古至今,東西方都以各自的方式努力著,看似進展緩慢的原因,是因為這些經驗難以直接傳承累加,首先,這些經驗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身體力行才能有所體悟,再者,某個方法在當下的時空有用,但該方法多半摻雜許多當下時空的專屬元素,過去時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現在的時空,當該方法形式大於實質意義時,追求者們也只能從頭開始追尋解法,最後,意識控制也沒有辦法制度化,就像宗教隨著時間的推移,其核心理念可能與其初衷已不盡相同(例如馬克斯主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