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天讀的內容盡量當天寫完札記,所以今天讀得少一點。而且說實話,我還沒思考完我的身份認同的部分呢XD


原子習慣:第02篇(讓提示顯而易見)

法則一:讓提示顯而易見

行為改變、始於覺察

倘若無法意識到無意識,它就會指揮你的生活,然後你會稱之為命運。

我們其實有許多無意識的行為,例如博物館館長能一眼看出贗品的不自然、醫師在詳細檢測前就能感覺出病人的異狀,當我們反覆做同一件事情時,大腦便會開始留意重點、梳理細節並標記提示,只要學習得夠久,我們便能在我們熟悉的領域不假思索遞給出某個正確答案。

這是習慣最好、也是最壞的地方,我們執行「習慣」時會直接略過察覺提示的步驟,我們會無意識地去執行他,這也是為何養成好習慣會如此有用的原因。同樣的,這也是為何壞習慣如此難以察覺,因為我們會「下意識地」跳過思考階段,直接選擇過往熟悉的行動,大多數的時間,我們連執行了某個「習慣」都沒有發覺,因此,在有效建立習慣之前,我們要先有意識地掌握我們現有的習慣才行。

「將無意識拉抬到有意識的層次」書本內舉的例子是「指差確認」,有的時候我們會無意識地預設「下一次的狀況和上次一樣」,而錯誤時常就發生在這個時候,小至忘記帶錢包、大至列車出軌皆有可能,「指差確認」便是藉由有意識地思考行為,將所有可能無意識預設的行為拉抬到有意識層面。

作者提出的「習慣計分卡」一方法,便是作者提供給我們生活上的「指差確認」,主要的作法就是,盡可能地將自己「每日的習慣」列出來,範例如下:(作者提供之範例)

  • 起床
  • 關鬧鐘
  • 看手機
  • 量體重
  • 刷牙
  • 穿衣服
  • 泡茶

接著,審視每一個習慣,好習慣標上「+」號壞習慣標上「—」號不好不壞的習慣標上「=」號,每個習慣沒有一定的好壞,例如:每天早上吃高熱量的果醬,對要減肥的人來說絕對是壞習慣,但對於要增肥的人來說則是一個好習慣。

  • 起床 =
  • 關鬧鐘 =
  • 看手機 — (可能是坐在床上發呆滑手機?)
  • 量體重 +
  • 刷牙 +
  • 穿衣服 =
  • 泡茶 + (對咖啡因成癮的人可能就是 — )

分辨一個習慣的好與壞有點困難,原因在於習慣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,不管好習慣還是壞習慣,都是「有效的習慣」,抽煙在我們看來是壞習慣,但對某些人卻是疏壓有效的習慣(當然就結果論還是壞習慣無誤)。

作者這邊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:著重於長遠效益,好習慣帶來的最終結果是正向的,壞習慣帶來的最終結果是負向的,而決定正向還是負向的關鍵,則取決於我們的「身份認同」

  • 好習慣:最終結果能強化身份認同
  • 壞習慣:最終結果與身份認同相違背

列出這些習慣,最主要是從「覺察」開始,不用去誇讚自己的好習慣或責備自己的壞習慣,目標只是要注意到習慣而已,如果你想著手改變壞習慣的話,就是密切地注意它,如果需要,甚至可以用言語將自己正要做的動作、與未來會發生的結果唸出來,讓後果顯得更加真實,達到「指差確認」的效果 。
自評:我是不會唸出來啦,有點羞恥((笑


【原子習慣文章列表】

  1. 原子習慣:第01篇(基本原理)
  2. 原子習慣:第02篇(讓提示顯而易見)
  3. 原子習慣:第03篇(執行意向、習慣堆疊)
  4. 原子習慣:第04篇(環境和自制力)
  5. 原子習慣:第05篇(誘惑綑綁與群體影響)
  6. 原子習慣:第06篇(壞習慣與挑戰困難)
  7. 原子習慣:第07篇(讓習慣輕而易舉)
  8. 原子習慣:第08篇(讓獎賞令人滿足)
  9. 原子習慣:第09篇(進階策略)
  10. 博客來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