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久沒有來寫文了,出了一趟國回來後要重新養成習慣其實不太容易,尤其是又忙了一陣和解、調解的,真是心累,總而言之,「I’m Back」。

我知道我前面那一本心流還沒讀完,但是那本真的是有點深奧且厚重,新的習慣就要有個新的開始,所以我決定選一本還沒讀過的《真確》開始!

博客來連結:《真確:扭轉十大直覺偏誤,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》


前言

數據。這是本書最重要的準則,作者將會用確實的數據來一一破解我們的偏誤,本書的數據目前皆取自可信度極高的世界國際組織,但如果你今天是抱持著「數據造假」的想法來面對這本書,那可以先左轉離開了,因為本書便是要用作者窮極一生所蒐集的「數據」來扭轉我們的誤解。(尤其是相信疫苗是用來控制全人類的,請務必左轉謝謝)

以下題目是作者所提出的問題 13 個問題,測試大家對於這個世界的瞭解程度:

1、現今全世界的低所得國家裡,多少女孩會讀完小學?C
□ (A) 20%
□ (B) 40%
□ (C) 60%

2、世界上的多數人是生活在哪裡?B
□ (A) 低所得國家
□ (B) 中所得國家
□ (C) 高所得國家

3、在過去 20 年,全球赤貧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是?C
□ (A) 幾乎翻倍
□ (B) 大致不變
□ (C) 幾乎減半

4、現今全球的平均壽命是多少?C
□ (A) 50 歲
□ (B) 60 歲
□ (C) 70 歲

5、現今全球有 20 億個兒童,年齡介於 0 到 15 歲之間。根據聯合國的估算,到了 2100 年全球會有多少個兒童?
□ (A) 40 億
□ (B) 30 億
□ (C) 20 億

6、根據聯合國的估算,到了2100年會再增加40億人,而主要原因是什麼?B
□ (A) 兒童人口增加(不到 15 歲)
□ (B) 成年人口增加(15 歲到 74 歲)
□ (C) 老年人口增加(75 歲以上)

7、過去 100 年間,全球死於天災的人數是如何變化?C
□ (A) 幾乎翻倍
□ (B) 大致不變
□ (C) 幾乎減半

8、現今全球約有 70 億人,下列哪個選項正確呈現人口分布的狀況?A
(本來有圖,但尊重著作權不翻拍,請見諒)
□ (A) 美洲 10 億人口、歐洲 10 億人口、非洲 10 億人口、亞洲 40 億人口
□ (B) 美洲 10 億人口、歐洲 10 億人口、非洲 20 億人口、亞洲 30 億人口
□ (C) 美洲 20 億人口、歐洲 10 億人口、非洲 10 億人口、亞洲 30 億人口

9、現今全球多少 1 歲兒童有接種疫苗?C
□ (A) 20%
□ (B) 50%
□ (C) 80%

10、全球 30 歲的男性平均接受過 10 年的學校教育,而同齡的女性平均接受過幾年的學校教育?A
□ (A) 9年
□ (B) 6年
□ (C) 3年

11、1996 年,老虎、熊貓和黑犀牛都列為瀕危動物。現在這 3 種動物裡,有幾種面臨更迫切的危機?C
□ (A) 2種
□ (B) 1種
□ (C) 0種

12、全球多少人口享有電力?C
□ (A) 20%
□ (B) 50%
□ (C) 80%

13、全球氣象專家認為接下來一百年裡平均氣溫會?A
□ (A) 更暖
□ (B) 一樣
□ (C) 更冷

正確答案就在每個題目的最後面,用游標反白就看得到囉!

這13個「真確題目」來自作者自己推出的「留意認知落差測驗」,如果你答得很差,那基本上就跟我一樣是個普通人,因為根據作者的統計,受過精英教育的專業人士並沒有答得更好,更可怕的是 …黑猩猩每題答對的機率是 33%,前 12 題會答對 4 題,但人類受測者前 12 題平均只會答對 2 題,我們不但比亂猜還慘,甚至偏偏選到完全相反的答案,原因就在於「誇大直覺」「偏誤認知」,簡言之就是「過度誇大的世界觀」:看似沉重,實屬誤導

自評:接下來我會紀錄每種不同的「直覺偏誤」與作者對於誤解的糾正,但我不會將作者提供的數據完整掃描或拍照到文章上,如果不相信本書的數據又想一探究竟,我推薦直接購買此書、上網 Google 或者寄信給我。

補充:本書的作者「漢斯·羅斯林」是一名全球知名的公共衛生教授,他在 2017 年因胰臟癌辭世,他將人生最後的時光花在了這本書上,Respect.


二分化直覺偏誤

本章談到的第一種誇大直覺:二分化直覺。我們會直覺地傾向把各種事物分成截然不同的兩類,且這兩類之間有個巨大的鴻溝,把世界分為兩類很簡單直觀,但也暗示著衝突,報導偏好「赤貧與富豪」、電影偏好「正義與邪惡」,我相信很多人對於政治上「非我族類、其心必異」有很大的感觸吧。

「『我們西方國家』生下很少小孩,而且很少早夭。『其他國家』生下很多小孩,而且很容易早夭。」,這是作者的學生提出的看法,而我們其他人也很常用「開發中國家」與「已開發國家」這些標籤,然後想著「窮國/富國」、「低所得/高所得」等等,用簡單的二分法去反映我們對世界的印象,但這是否符合現實呢?

如果我們以「每名婦女的生子數」「兒童五歲前的存活率」來區分,這位學生的說法符合1965年的世界!但在 1965 年圖表上壁壘分明的「開發中國家」及「已開發國家」兩大區塊,在不久前 2017 年的數據,大部分都國家都已經移動到「已開發國家」的位置了,還落在「開發中國家」的只剩下 15 個小國(包括古巴、愛爾蘭及新加坡)。

新的分類方法:四個所得等級

作者認為我們不應該再分「已開發」、「開發中」這種過時的分法,因為實際上有 75% 的人口生活在中所得國家加上高所得國家更高達 91%,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分類方法:將所得等級分為四類:

  • 第一級(人均日收 2 美元以下、約 10 億人):幾乎無乾淨水源、無交通工具、傳統煮飯器材
  • 第二級(人均日收 2-8 美元、約 30 億人):花半小時取水、腳踏車、桶裝瓦斯
  • 第三級(人均日收 8-32 美元、約 20 億人):家中水龍頭、機車、瓦斯爐
  • 第四級(人均日收 32 美元以上、約 10 億人):最乾淨的水源、汽車、各式器材

兩百年前85%的人處於第一級,如今多數人介於第二級和第三級之間。

如何扭轉二分化直覺偏誤?

1、留意平均值的比較

我們很愛平均值,平均值能很迅速地傳達資訊,但缺點是對資訊的簡化而造成誤導

舉個例子:

  • 美國數學科分數:男性的平均分數是 527 分、女性的平均分數是 496 分。
  • 平均日收入美元:美國平均日收入為 67 美元、墨西哥平均日收入為 11 美元。

以上例子似乎是想表示「男性比女性對數學更在行」、「美國人收入比墨西哥人高」,但真的可以這樣二分法嗎?

如果我們將數學科每個分數的男性人數和女性人數做成圖表(X軸為0-800分、Y軸為人數),我們便會發現其實5、600分的女性人數比男性還多,男性平均較高只是因為高分的人數多了一些,才會在平均上有如此差距,但多數女性都有另一個跟她考出相同成績的男性,兩者並非涇渭分明、鴻溝並不存在,墨西哥和美國的例子也是就不多加贅述。

兩個群體從平均值來看有著鴻溝,但如果我們不是綁定群體,而是去檢視所有個題,便能獲得更精準的認知。

2、留意極值的比較

巴西是世界上數一數二貧富不均的國家,10% 的有錢人佔了全國 41% 的收入,看起來十分嚇人,當然實際上情況正在改善,這數字已經從 1990 年的 50% 降低到  2015 年的 41% ,持續進步中。

OK,當我們看到這個數字,便會開始想像著巴西有錢人炫富、窮人吃土的畫面,但如果我們用作者的「四個所得等級」去分類(請恕我沒放上作者的圖表),會發現即使在這貧富極度不均的國家,大多數人皆已脫離赤貧、擠身第三級,鴻溝並不存在

3、留意自己的上層目光

基本上作者架設能讀這本書的人,都已經處於第四級了,就算是多數國民是第二、三級的國家,讀者應該也是屬於這個國家的第四級,而我們遇到的問題是:多數的親身經驗來自於第四級,我們的資訊皆透過媒體篩選,而媒體又愛誇張聳動,大家都明白。

當我們過著第四級的生活時,任何第三、二、一級的人對我們來說都一樣「窮」,「窮」這個字就沒有意義,我們可能覺得吃不起牛排就是窮、課不了金就是窮,我們會很簡單自然但又沒道理地把世界分為「富裕(我們同等級的)」和「貧窮(其他在底下的)」,但實際上各級的差異相當巨大,打赤腳的人知道腳踏車能省下多少力。

作者的「四個所得等級」意在取代過去誇大的「二分」世界觀,作者接下來會用這四個等級以及各種數據來解釋各種事情。


嘩!我本來打算一次寫四章的,我又打太長了阿(痛哭